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资讯杂谈 > 正文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1/26 0:03:31 浏览:1026

来源时间为:2023-04-2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株洲市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株洲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株洲市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湖南省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湘政发〔2017〕19号)和政务公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惠民、“放管服”改革建设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智慧株洲”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市委关于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奋力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进简政放权,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2018年上半年,初步建成我市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省“互联网 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2018年底前,基本形成“一网一线一库两厅三平台”的“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初步构建面向全市公众服务和政务应用的“智慧株洲”综合平台(基础大数据平台),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纳入综合平台运行,为我市“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平台和全部应用场景。2020年底前,依托政务服务与商业服务深度融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市覆盖、部门协同,一网通办、高效服务”的“智慧株洲”互联网综合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工作范围。涵盖株洲市本级、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形成四级联动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依托“智慧株洲”建设,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以“智慧株洲”建设为抓手,对应省“一网一线一库两厅三平台”的“三湘云”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一网一线一库两厅三平台”的“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

1.“一网”。进一步升级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将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为“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的展现平台,政务服务信息的公开平台,公共政策发布、解读的权威平台,政民互动交流的开放平台。按照国家和省“互联网 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实现政府门户网站与网上办事大厅前端融合、数据对接和应用兼容,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统一的前端展现。强化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全面、及时、权威发布公共政策和政务服务信息;不断加强和创新政策解读,增强政策解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测评,设立群众意见建议专栏,推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含株洲经开区,下同),市直有关部门,市国投集团)

2.“一线”。将“12345”市长热线作为“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群众咨询、投诉的重要渠道。根据省政府提出的“统一规划、市县为主、数据集中、规范运作”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市级“12345”市长热线平台,加大非紧急类热线整合力度,全面对接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加强“12345”市长热线电话与“110”报警服务台对接工作,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事项数据库,发挥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在解答群众和企业办事咨询中的作用。在市级统筹下,按照“一城一平台”,推动县级“12345”平台建设,将“12345”号码下放到各县市,实现本地拨打,属地接听。加大市长热线和县市长热线问题的督办考核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得到及时有效响应和处理。(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国投集团)

3.“一库”。建设市级统筹、系统架构统一、全市共建共享、运行安全可靠的政务资源共享数据库。以市、县两级政务基础数据资源和业务数据资源为基础,以“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运行中产生的审批和服务数据为核心,以历史沉淀数据为补充,建设和完善公民、法人、空间地理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和社会信用(含企业信用)、政务服务事项、施工图纸、电子证照、中介服务、数字档案等专题数据库,促进已建行业数据库与政务资源共享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2018年底前,初步建成依法共享、依职能使用的政务资源共享数据库。(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国投集团)

4.“两厅”。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株洲市市民中心和县市区实体政务大厅,推动市县两级“两集中、两到位”改革,逐步实现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办理职权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实现实体政务大厅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水平,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底前,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一站式办结的全市无差异化政务服务。统筹建设全市网上政务大厅,实现互联网各种渠道的统一办理。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网上政务大厅,已单独建设的,要在2018年6月底前,按照省网上政务大厅的统一标准和风格完成系统过渡,实现与省市两级网上办事大厅的无缝对接。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助叫号、智能咨询、自助打证、证件寄送等服务内容,积极吸纳中介服务机构进驻实体大厅,加快构建“实体大厅 网上大厅 自助终端”相结合的政务服务综合超市,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要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编办、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国投集团)

5.“三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市民“一卡通”服务平台和智慧社区(便利店)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新建涵盖公共交易、建设领域施工图并联审批、社区(村)一门式办事服务、工商商事登记、规范中介服务和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等多项便民利企功能的“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市“互联网 监督”平台,形成“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和服务评价体系。以所有民生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和不见面审批为最终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身份互信、证照互用、业务协同,推进平台服务向自助终端、移动客户端、服务热线、微信、微博等应用渠道延伸,满足全市“最多跑一次”所有服务事项统筹纳入“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中运行的需求,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提供全面、丰富、智能、安全的应用场景,形成考核政府服务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的基本评估标准。(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国投集团)

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加快建设覆盖全市公众服务的市民“一卡通”服务平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统一标识,推广应用基于金融IC卡的市民卡(含移动客户端),逐步融合或兼容智慧政务服务、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便利店)、智慧文化、智慧养老、智慧物业、电子商务和生活小额支付等各项便民惠民服务,将其打造成为我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综合服务的统一载体和支付平台。(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市国投集团;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三是以“智慧株洲”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市民“一卡通”为纽带,打造覆盖城乡、功能多样、服务便捷的智慧社区(便利店)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将审批服务下沉到基层,应用到“互联网 政务服务”智能自助终端。加快政务服务与日常公众生活服务在线上线下的串联和融合,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功能区便民服务网点(便利店)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动政务服务功能进驻城乡社区便利店、超市等商业便民服务场所。总结推广智慧社区(便利店)服务模式,构建政务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各级政务服务事项依托商业活动覆盖城乡每个角落,有效解决政府服务公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牵头单位:市商务粮食局、市政府办、市国投集团;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二)加快政务服务优化再造,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1.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依据法定职责,结合贯彻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工作,全面梳理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具体政务服务事项,科学编制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每个事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依据条件、流程时限、收费标准、注意事项等。除办事指南明确的条件外,不得自行增加办事要求。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通过本级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开发布,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2.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按照审批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标准化要求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编码管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全面提升我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水平。2018年5月底前,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涵盖政务服务“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相互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为实现信息共享和

[1] [2] [3]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