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下设单位 > 正文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

发布日期:2023/8/15 10:24:04 浏览:2530

来源时间为:2021-12-3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

株洲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31日

株洲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建设规划(2015-201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5〕39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56号)文件精神,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完成株洲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照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株洲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民族始祖、农耕文明创始人炎帝神农氏长眠于此,巍巍圣陵,早就成为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家园;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株洲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硬质合金之都”。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经济上有基础。近年来,株洲大力实施“三个率先”,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2006年开始,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2014年,全市GDP216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30元。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二)设施上有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神农大剧院和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神农文化艺术中心已经竣工。全市现有6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家综合性博物馆、7家专题纪念馆、1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60个农家书屋、20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全市基本实现县市区有馆、乡镇有站、社区有室、村村有书屋、通电视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纳入“智慧株洲”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三)活动上有特色。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做到了天天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形成了“没有门槛的百姓大集会”。“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17年来共演出5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欢乐潇湘&middot;欢乐株洲”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参演节目2000多个,参演群众2万多人,观众达50万人次。“演艺惠民&middot;送戏下乡”纳入政府民生100工程,每年演出近千场,受益群众20余万人。株洲读书月成功举办八届,开展了2300多场次的全民阅读活动,350余万人次参与。在农村大力建设“乡村大舞台”,在城区推出“社区大舞台”。“乡村大舞台”被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两个大舞台、两个篇章,构成城乡互动的生动局面。

(四)政策上有保障。我市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把文化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和动力引擎,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保文化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名录,开展业余文艺团队星级评定,安排业余文艺团队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定了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实施菜单式服务,真正把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

总的来看,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相比,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公共文化网络有待完善。部分县、区两馆不全、不达标。村级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不健全。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上未配备流动服务车,延伸服务能力不强。市县两级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建设刚刚启步。二是公共文化质量有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没有有效对接百姓的需求,存在“两张皮”现象,同时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难以发挥应有效益。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群众的文化主体作用尚未充分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仍未形成。三是公共财政投入有待增加。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投入相对较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尚未设立,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农家书屋书籍更新及管理等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公共文化资源有待整合。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分别存量于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等部门,没有形成资源整合共享的合作联动机制。

株洲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础与特色互有,优势与薄弱并存。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充分发掘株洲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落实创建任务,将示范区创建与文化强市建设相统筹,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推动文化创新、深化文化惠民、促进文化发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在充分吸收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构建具有株洲特色、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充分、全国一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株洲建设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为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为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重心下移。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公共文化重心向基层倾斜,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和供给效能建设。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3.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按照创建标准要求,认真分析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集中力量解决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实行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整合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实现共建共享。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率先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网络化:建成场馆服务设施和流动服务设施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市人均公共文体场地面积3平方米的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构建城乡一体、标准统一、服务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打造株洲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全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人口比例45以上。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水平,建成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打造公共文体服务平台,实现同城一张网络、一份地图、一站式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专业化:重点壮大公共文化专业人才、业余文化骨干、志愿者三种力量,出名人、办名团、有名队、产名作,进一步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制度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健全来源多样、投入稳定、科学高效的公共文化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引进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设施网络全覆盖。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结合株洲实际,尽快完善市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工程,全面提升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全覆盖,实现全市人均公共文体场地面积3平方米的目标。

1.抓好市级标志性设施建设。新建市图书馆,打造省内一流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改扩建市群艺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完成市博物馆、市美术馆搬迁布展工作,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完成市戏剧传承中心搬迁工作。新建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打造“公园式”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完成神农大剧院内部装修、演出设备安装,实现对外开放。建设湖南工业博物馆,保护珍贵的工业文化遗产。启动河东体育场提质改造,新建河东全民健身中心。

2.加快县级骨干性设施提质改造。结合我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升级县级公共文化场馆,所有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同时,打造地域特征明显的“特色馆”。炎陵县新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二期、朱毛首晤纪念馆、连队建党纪念馆等项目;茶陵县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和青少年宫、影视会展中心、工农兵政府旧址二期工程;攸县新建2000平方米、6厅的电影城,改造升级攸县剧院,新建攸州大众球馆、图书馆、博物馆、攸州群众文体中心、演艺中心和石山书院、文昌阁两个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醴陵市完善五彩文化艺术陶瓷园、陶瓷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市民文化中心、陶瓷美术馆;株洲县改扩建图书馆、文化馆;荷塘区新建“孝文化”博物馆;城市各区完成新改扩建文化馆、图书馆。

3.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基础性设施提档升级。结合《株洲市乡镇“五小”设施及周转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株洲市社区服务场所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文件要求,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