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下设单位 > 正文

精准扶贫的株洲脉动

发布日期:2016/3/18 20:00:44 浏览:1641

株洲市扶贫办

记者跟随扶贫队员一起上门慰问98岁老人。谭浩瀚摄

株洲市扶贫办

庙市村的水井谭浩瀚摄

株洲市扶贫办

黄桃种植户陈发龙和钟振文在黄桃地里的表情。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谭清云摄

编者按

3月7日-12日,株洲日报社派出5路全媒体记者,前往炎陵策源乡倒坑村、茶陵火田镇麦庄村等10个扶贫点蹲点采访,聚焦精准扶贫新举措,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株洲新闻网及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持续报道了全市扶贫村的新气象。现本刊再刊发记者在部分蹲点扶贫村的见闻实录,以期为全市扶贫攻坚战和整体战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敬请关注。

穷无天生富无天定

——精准扶贫点炎陵县中村瑶族乡深渡村的村民表情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军

【前言】

黄桃树吐新芽了!面对百亩果园,村支书卓名辉踌躇满志。

“从这条小溪到那边的山脚,今年都栽上了,将来还在林子里发展养殖业,年底可给贫困户分红。”卓名辉开车带我们进村,一路绘声绘色描绘村里的宏图大业。

炎陵县中村瑶族乡深渡村,“叛逆”的村民曾疯狂“外逃”,一半以上劳动力选择到城市逐梦,36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

是什么样的魔法让穷山村换新颜?

谋“点子”、筹“票子”、找“路子”,去年10月底进驻该村的帮扶队(市工商局、市盐务局和市中医伤科医院),联手奉上一出出精准扶贫大戏。

3月10日,一场春雨融入万物复苏的土地,记者进村探秘,并记录下这组生动的精准扶贫表情。

【表情一】激动:咱贫困户也能做老板!

主人公:贫困户陈发龙、刘美兰、钟克干等

地点:深渡村黄桃基地

去深渡村,如今很方便。

2013年底,炎汝高速通车,中村瑶族乡互通口设在深渡村八字坑组,下高速转106国道,几分钟就到村部。

山与天交接处升起层层薄雾,呼啸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到了村里,工作队队长刘亚芹扔下我们,兀自走向黄桃基地:村民陈发龙给树苗施肥,不慎挖到了树根。

“没伤到根部,应该能成活。”刘亚芹扒开树根处的泥,仔细检查。田埂上,陈发龙坐在锄头把上,点燃一根烟吸了几口,虽说树是村集体的,但与他的经济利益挂钩。

一棵小树苗为何让这么多人担心?原来,去年10月底副市长谭可敏率工作队进村,提出“三资入股成立合作社,四权分红共走致富路”的产业帮扶模式。

其中,“三资入股”即帮扶队筹集的扶贫专项资金、村支两委作为管理人员注资和村民自愿以土地流转金投资;“四权分红”则是贫困户、村支两委、村集体和自愿入股村民,按比例参与分红。

“我们注册成立了炎陵县深耕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流转100亩土地种植黄桃,以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利润。”刘亚芹告诉记者,村里36户贫困户每户获赠1.5股,占比达52.5。

“没承想,活到这把年纪,我这个贫困户竟成了老板。”说起这片黄桃林,64岁的陈发龙立马激动起来,他年幼的孙子患上先天性骨结核,医药费是个“无底洞”,现在到基地做事有工钱,黄桃产生了效益还可参与股权分红。

“以前就盼着水稻这点收成,现在产业多点开花,增收的门路越来越广。”在基地做事的村民纷纷聚拢来,给记者做老板的喜悦。工作队计划在黄桃基地发展养殖业,贫困户刘美兰自告奋勇,提出饲养土鸡100只,钟克干也不甘落后,他准备养鸭200羽。

陈发龙把刘亚芹拉到一边,小声地说:“我前年种的黄桃,能否并到村里的公司?”陈发龙心里盘算着,并入果业公司,黄桃上市了自己不用愁销路,年终分红手头握着两份干股。

“你就是不知足哟,我们不嫌黄桃树多,支持。”刘亚芹笑着说,公司化运作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大伙现在把脱贫的想法变成了致富的行动。

【表情二】惊喜:“逃离”的妻子想回家!

主人公:特困户蓝英发

地点:蓝英发新房内

“蓝英发焕发第二春啦。”在村里采访,村民津津乐道的,还有贫困户蓝英发的故事。

2009年,蓝英发的结发妻子钟爱群,因无法忍受贫穷的日子,丢下离婚的狠话离家出走;今年正月初九,她“回家”吃团圆饭了,并且有意复合。

出走与回归,这故事一定不寻常。于是,记者决定会会蓝英发。

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直接通到他家门口。在建的红砖房内,蓝英发哼着小曲,自顾着粉刷墙壁,全然不在意脸颊沾满石灰浆。

“进屋烤火吧,外面冷。”他热情引我们到新房后面已拆除大半的土坯房,往灶里添加了一些柴火,水壶里响起了嗞嗞声。记者四下观望,土坯房墙壁多处泥土脱落,最大一道裂缝近20厘米,房内找不到电器,方桌还缺了一条腿。

“这房子住了4代人,比我86岁的父亲年龄还大。”蓝英发讲起话来却十分幽默,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活跃分子,当过团支部书记,还做过代课老师。

2006年,他带着妻子到广东佛山打工,却不幸遭遇车祸,脊椎变形落下残疾。突如其来的变故,摧垮了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小孩上学学费加上柴米油盐的琐事,令妻子钟爱群无法忍受。2009年,钟爱群闹离婚,并“逃离”了这个家。

“我都没抱希望了,只盼着小孩早点毕业养家。”蓝英发回忆往事,不禁热泪盈眶。前几年,他用瘦弱的身躯拉扯小孩赡养老父,根本看不到希望。

幸福总在不经意间到来。去年10月底,副市长谭可敏进了他的家门,与他结成“亲戚”,还要帮他建新房。

工作队很快落实了8万元资金,从设计图纸到请施工队再到监督房屋质量,队员们亲力亲为,毛坯房年底便有了模样。

在郴州打工的钟爱群也听到了好消息,她忍不住想回家看看。那一天,蓝英发特意准备了一桌荤菜,7年来全家人开开心心聚在一起。

“目前还没答应复合,但我现在有底气争取她回家。”兰英发嘴角带着笑,如今他在村里讲话的声音变得很洪亮。

【表情三】幸福:扶贫有功的村支书得到妻子奖励!

主人公:村支书卓名辉

地点:厨房的餐桌上

进驻深渡村的工作队,每星期在村里待4天,借住村支书卓名辉家。

中午时分,卓名辉亲自下厨,炒几个家常菜。饭桌上,工作队员彭鸿搬出卓名辉的囧事。“卓书记做出了成绩,他媳妇过年时给他发了2万元年终奖哟。”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卓名辉无奈地笑了笑,脸上写满了“委屈”,他给大伙夹菜,并把电炉的温度调到最高。

2008年以前,卓名辉与妻子刘辉红在广东一家模具企业上班,女儿中考时他回家照料,去年小孩顺利考上湖南商学院,妻子在东莞升任为企业财务主管,卓名辉倒成了寂寞的留守族。这期间,他已连续3届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

平静如水的日子,在工作队到来后泛起阵阵涟漪。工作队提出,扶贫从修路开始,路两旁的危旧土坯房,统统拆除。

村民钟森林的碾米厂,就“躺”马路边。上世纪90年代,钟森林创办了村里唯一的碾米厂,光添置设备就达1.5万元,村里给的补偿标准低于他的心理预期。

“拆可以,最少5万元。”,当时,钟森林的话语没有商量的余地。他的碾米厂办理了正规手续,还能拿出当地国土部门的批文。

工作队三番五次登门,都吃了闭门羹,修路计划一度搁浅。

卓名辉决定先在自家人头上“革命”。他的老宅与碾米厂相距不远,但不在拆除范围,母亲钟雪娥在宅子里养鸡,平时存放杂物。

“拆我的房子,你就不是我的儿子。”卓名辉把想法告诉母亲,76岁的钟雪娥死活不答应,还跑到亲戚家吐苦水。

卓名辉忍着委屈,在老宅子后方重新盖了一间鸡舍,并配上了卫生厕所。钟雪娥心疼儿子,最终同意拆除老宅。

这件事也触动了钟森林,他把机器设备搬回家,主动配合工作队拆房。“虽然只拿到5000元补偿金,但我这个老农也不能拖了村里的后腿。”

后来,村道两侧11栋危旧土坯房相继被拆除,1公里多的水泥路被拓宽到4.5米,连接106国道。

去年春节,刘辉红带着女儿回家,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她格外惊喜。她打开手提包,当即拿出2万元奖金交给卓名辉。

“精准扶贫,如果没有一批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的基层干部,帮扶队就算有想法也没法精准发力。”刘亚芹看了一眼卓名辉,由衷地说。

创富故事

在外打拼二十年,致富不忘家乡人

欧阳辉宇:以千万身家回村开辟致富路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驰

3月初,第二报道组记者来到炎陵县下村乡坳头村时,村委会和帮扶队刚成立合作社,村民们正踊跃加入,开垦荒地,种植黄桃。在村民口中,记者得知这并不是村里第一个合作社,早在2014年,村里第一个脱贫致富的村民欧阳辉宇就创办了合作社,带领全村人奔富裕。

山里伢子走出大山闯世界

在坳头村出生、成长的欧阳辉宇,面对偏远农村的贫困落后,深感无力,从小立志要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90年代初,欧阳辉宇在乡亲们的资助下,一人来到东莞打工,从最简单的仓管员、搬运工做起,工作之余,他快速地吸收着周边同事的各种技能与知识。这样的日子,欧阳辉宇坚持了5年。

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身上的诚恳、朴实,也许特别容易打动人。1996年,欧阳辉宇被台湾一家大型贸易公司高管相中,带着他到台湾发展。

“我读书不多,那一次去台湾,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转机。”欧阳辉宇说。在台湾工作学习十年之后,他认为时机成熟,可以自己创业了。2006年,他联系村里几个年轻人,返回东莞开办运动用品加工厂。

凭借产品质量,欧阳辉宇的加工厂很快有了起色,发展至今,加工厂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口贸易,成为一名身家千万的加工厂老板。

事业有成后回村成立合作社

2014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