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下设单位 > 正文

黄建强:从传统文化中提炼治校思想

发布日期:2016/7/24 2:24:36 浏览:537

在贺家土小学的橱窗里,印刻着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已达“知天命”年纪的黄建强在橱窗前静默了一会儿。他告诉记者,“知天命”并非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全力以赴,但不再过于祈求结果。一如现在的他。

求过程不求结果,黄建强更是如此看待真正的教育。于传统中探寻教育的本源,是他自身成长的经验积累,更是他对经典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的体认。

“中国梦如果没有了中国的传统,那就只是个‘梦’。教育要弄清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他如是说。

一、“无为而治”:

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

记者: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您多次提到“无为而治”。对于贺家土学校来说,“无为而治”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而这又与您的教育理念有何契合之处呢?

黄建强:我认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校长。我去别的学校考察、学习,首先就会去听听该校校长的办学思想以及他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然后再看学生,看学生的身上是否有校长的影子。如一位校长酷爱读书,学生中也会有浓厚的阅读氛围;而校长酷爱读哪一方面的书,汲取的思想更会在学生中蔓延。

这便是我所说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润物无声,通过自管管人、自爱爱人、自知知人,这是校长应该做的,也是我在贺家土小学一直坚持的。因此,我一直注重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别人。教育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更是“无为而治”的典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孩子善于模仿,校长的行为便成为首要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而在小学阶段,若孩子能够读书、爱书,便是相当大的成功。

作为校长,首先应该每天从读书开始,读国学、研国艺,通过熏陶自己来熏陶学生。同时,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出现的问题,我都喜欢给以“暗示”,而不直接说出该怎样做。“无为而治”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即通过自己的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某位教育家曾说过,当孩子意识到教育意图时,教育将失去作用。教育应追寻其本源,而教育之美便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

记者:润物细无声,是教育“慢”艺术的体现。这样的“慢”艺术,除了教育者的垂范浸润,更重要的是要有整体环境的熏陶。一如走进贺家土小学,便有儒雅之气扑面而来。

黄建强:谢谢。您说的其实就是校园文化的构建。贺家土小学着力打造“株洲市国学特色校”,2011年便开始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如今,我校形成了“一园、两塑、三廊、四馆”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园”指静心园,它由“书山学海”“《百家姓》文化墙”“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石凳”和“静心亭”构成。“静心亭”刻着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暗示着学校“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静心亭”外翠竹环绕,十分幽静,师生们经常静坐在亭中,沉醉于书海。

“两塑”是指“万卷书”和“春笋图”,“万卷书”暗示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春笋图”则告诉学生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正直向上”。

“三廊”用三千册书的“书脊”按照儿童读物、经典读物、西方读物、东方读物四个内容分类,再通过科技、艺术、文学三个长廊展示在校园内。

“四馆”分别由“国画馆”“国文馆”“国风馆”和“国乐馆”组成。“国画馆”内有《清明上河图》和《兰亭集序》,置身于国画馆,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国文馆”有《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还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代表作品,在这儿,学生可以和古代先贤们共聚一堂,享受一场国学盛宴;“国风馆”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生育、成人、丧葬、饮食等文化,帮助我们了解我国传统的民俗民风;“国乐馆”有编钟、琵琶等乐器,还有“孔子学琴”的故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民乐的魅力。

校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暗示作用,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到了“国学文化”的熏陶和滋润。

记者: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放到一位校长身上,便是他有什么样的人才观。

黄建强:从小处讲,我喜欢培养有问题意识的孩子。这里的“问题”二字有两重含义,一为那些随班就读的孩子,我希望能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对这些弱势孩子给以关注,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关怀和进步;二为有问题意识的孩子,即喜欢去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孩子,他们会去主动求教。

《周易》中有一支卦为“蒙卦”,即“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解决的便是“什么时候教”的问题。主动求教时才能施教,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候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要讲求规律,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国家就有了诸如此类完备的、紧贴规律的教育体系,而这都需要我们去发掘和继承。

从大处讲,我希望培养的是“现代的中国人”。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是发展中的,而无明显界限。今天是昨天的现代,昨天是今天的传统,要想成为现代人,必得有从传统而来的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底蕴。国学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只有弄清自己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