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百姓生活 > 正文

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6)

发布日期:2016/6/27 17:52:27 浏览:1116

第十二章加快推进县域崛起,打造特色发展新格局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实施县域崛起工程,推进县城建设、产业发展、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五位一体”,增强县域产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县域经济贡献份额。

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以上、总产180万吨以上;重点发展蔬菜、油料、茶叶、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170万亩以上;扩大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到2020年,年生猪出栏500万头;提升茶叶、花卉、油茶、麻鸭、白鹅、黄牛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600个以上。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粮油、养殖、竹木、饲料、农产品加工等五个百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60。全面实施“十百千”工程,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互联网 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水稻两用不育系、蔬菜、花卉、果茶等四大领域科研创新,打造具备承担国家级项目试验示范的农业科研基地。推进水稻原种扩繁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重金属低积累农作物品种选育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设1个国家级农作物区域试验平台和新增2个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养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快推进东方百合、刺葡萄系列等特色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市场、维修、检测、信息和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千社”工程,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业机械化,着力提升养殖业机械化,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2万台(套)、303万千瓦,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到2020年,全市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达到155.8万亩。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着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加大建设5个县城防洪工程,确保排灌自如、旱涝保收。全面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提升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覆盖面。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联通工程”,实现行政村100通水泥路,合理布局农村公交招呼站。加快推进大中型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等代燃节能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深化电子商务、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

专栏22农业重点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建成高标准农田87.5万亩,到2020年,全市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达到155.8万亩,区域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以上,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现代农业示范园工程

鼓励发展和创建蔬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水果标准园、花卉标准园、标准养殖场等项目,2020年全市力争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2个。

“十百千”工程

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市组织实施“十百千”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重点支持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个农民合作社、1000户家庭农场。

粮食产业发展工程

实施高产创建、水稻集中育秧和做优做强湘米产业等项目,对水稻种植实行“压单改双”,严控抛荒和水稻直播,大力开展省、市、县级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活动。建立高档优质湘米原料基地30万亩,力争优质稻种植面积比重占80以上,订单生产面积70万亩以上。

种苗繁育工程

种子基地重点抓好以市农科所为主的两系不育系核心种子繁殖基地、亲本原种繁殖基地;以攸县、茶陵为主的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种苗基地重点抓好市农科所、株洲县南阳桥、醴陵、攸县谭桥办事处4个年育苗能力在600万株以上的优质蔬菜种苗繁育基地,炎陵黄桃和东方百合种球国产化核心繁殖(研发)基地,攸县地杰果业无病毒早熟梨种苗基地,茶陵无性系茶叶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

制订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100项,技术规范300项,重点支持株洲县、醴陵市开展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创建,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创建9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扶持9个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开发5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

种植业:全面推进乡镇监管站规范化建设,推进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改革建设,配齐、配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检测设备,全面通过计量和机构考核“双认证”;建立延伸到乡镇的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三品一标”和注册商标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养殖业:建立市县乡三级检测体系,完成市级、10个县市区、123个乡镇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农业信息化工程

加快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市、县、基地三级农业数据中心。推进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数字化管理,健全商品猪二维码标识和能繁母猪RFID信息预警系统,推行生产全程覆盖、全程监控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病虫害防治工程

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减少2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粮油棉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全覆盖。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农业机械化工程

新建和维修改造农村机耕道路2万公里,满足农业机械的安全通行要求。在株洲县、醴陵、攸县、茶陵4个水稻生产大县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主攻水稻育插秧和谷物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在攸县、茶陵2个油菜生产大县选育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产业化龙头培育工程

形成以神农米业、仙竹米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以唐人神、好棒美、福来喜为龙头的畜禽产业;以松本林化、好恰油、红星盛康、金紫峰、恒源油脂为龙头的松脂、油茶产业和以江陵、湘龙、奇瑞、福来为龙头竹木产业;以千金为龙头的中药产业;以沙坡里、民庆、世纪红、耕夫子为龙头的果蔬产业;以利达、雅博、神农祖茶、神农生态为龙头的茶叶产业。到“十三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力争达670亿元,年均递增速15,完成销售收入660亿元。

休闲农业示范工程

创建种养业有规模、加工业有品牌、休闲农业有特色的生态文明休闲农业示范村45个,每年创建9个,每个休闲农业示范村的综合效益增加30,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0。通过示范村带动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市休闲农业产值达到15亿元。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力争“十三五”期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认定市级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

第二节增强县域综合实力

提高县城首位度。加快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县城发展提速升级,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提高县城首位度。强化产城互动,大力发展县城二、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性大的高端化产业格局,形成县域产业主导地位。发挥既有优势,改造提升陶瓷、烟花、能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市区产业向县域转移,发展建筑建材、化工、电子及配套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向县域延伸,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科技、金融、就业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

增强县域园区整体实力。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培育县域特色产业。提升园区规模和功能,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以渌口经济开发区、醴陵经济开发区、攸县工业集中区、茶陵经济开发区、炎陵工业集中区等产业园区为依托,将县域园区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全民创业的活跃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

打造特色城镇。按照分类引导、择优培育、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以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为方向,规划和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特色中心城镇,把特色中心城镇建设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重点推进白兔潭镇、水口镇等15个省、市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

专栏23县域特色城镇示范镇

株洲县

朱亭镇

生态旅游型

1、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2、建立行政管理创新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

醴陵市

白兔潭镇

综合型

1、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2、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

泗汾镇

商贸型

东富镇

边界镇

攸县

网岭镇

综合型

1、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

2、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黄丰桥镇

工矿型

酒埠江镇

生态旅游型

茶陵县

腰潞

工贸型

1、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界首

商贸型

高陇

边界镇

炎陵县

鹿原镇

生态旅游型

1、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十都镇

生态旅游型

水口镇

生态旅游型

沔渡镇

边界镇

建设“美丽乡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美丽乡村“一廊十片百村”示范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拓展、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民俗文化向乡村传播,着力打造“五色九郎”、“荷塘月色”、云田-龙头铺镇、网岭-酒埠江镇、渌口-南阳桥镇等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成云龙示范区龙头铺镇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 汇川技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04-29

    来源时间为:2024-04-23()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公司主要为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

  • 株洲夜市这么多,应该宠幸哪一个?株洲夜市这么多,应该宠幸哪一个?04-25

    来源时间为:2023-12-14株洲夜市这么多,应该宠幸哪一个?2023-12-1417:45新浪湖南吹着晚风在株洲美食街上吃吃喝喝,是感受株洲风味的一个绝好方……

  • 株洲女子酒后昏迷不醒疑把精神药物当减肥药吃04-22

    本报讯(记者邓艳红通讯员刘艳芳)昨日,守在株洲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的李女士神态黯然,她的儿媳妇因前一天晚上饮酒后误服药物陷入昏迷,生命垂危。当日清晨,李女士做……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