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下设单位 > 正文

对标对表创新创高做特做强高质量推进双高校建设

发布日期:2023/4/13 17:49:02 浏览:582

或实验室,学校提供相应的办公环境、场地和研究设备;建立校企联合博士、专业教授“双师型”企业实践基地;支持在编在岗博士成立科研团队,直接立项校级科研团队。全力支持“双师型”教师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科研经费、实验用房、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分。此外,以培养标志性成果为导向,将完全按职称职务确定绩效工资的方式改为按教师岗位、层级确定绩效工资系数,对师德表现、教学水平、教研教改、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等进行量化,并确定考核等级,根据绩效工资系数和考核等级确定绩效工资。

对人才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正深度融入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荣誉推给一线教师,责任揽在自己肩上。”学校智能控制学院院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段树华说,这份担当是校领导长期以来的“默契”,如今也在教师团队内接力传承。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名、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名、教育部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2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术技能技艺传承平台2个;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1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9人,国内访问学者38人。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版‘双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学校排名第16位。

搭平台,让贡献更高质量。学校建设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等于一体的教科研企一体平台,打造了12支对接企业技术领域的创新团队。

落实新教师入校下企业顶岗一年制度和专业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企业轮训制度,2022年暑假,学校共派出173名专任教师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润伟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等47家龙头企业或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和“充电。通过以培训提能力、用竞赛促发展、向科研要质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工匠之师”。

教师暑期下企业实践

校企联姻双驱联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源与基础,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办学规律和主要发展特征。学校出身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且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毗邻,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秉承着产教融合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学校构建以中国中车等大型国有企业为龙头,覆盖过大交通装备全产业链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形成了“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唇齿相依”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架起供需“立交桥”。在产学合作过程中,时常存在“资源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面对障碍,学校早在2009年,牵头成立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职教集团,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2019年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奋力当好先行,学校联合中车株机、中车四方、中车长客等牵头,与省内外165家校企、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全国性、跨区域的“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2022年又牵头成立湖南省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产教联盟,成为第一批开设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通过建设“门户 数据系统”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架起产业资源与教学资源之间的桥梁,实现资源的共享、互通,构建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为支撑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形成服务区域、辐射全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目前,学校立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计划建设单位1个。

机械行业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2021年会

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会

深化科教融汇。为打破揭牌多、落地少,联盟多、落实少,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弊端。学校制定《深化产教融合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提升工程”,成立校、院、专业群三级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创新共建共享共赢“三级双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合作新格局。学校现成立了“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院士工作站,校企共建中国中车科学家(技术专家)工作室3个、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23个。搭建“政、行、校、企、园”融合创新平台,与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九郎山职教园区等企业共建智能制造、时代工匠、田心高科、集成电路、金蝶数字管理等5个产业学院,实现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共建共享共用。2023年3月学校发布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株洲市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十项行动》,这是继2021年发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十项行动》以来,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行业转型升级适应性和贡献度的又一有力举措。

学校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产教融合基地

近三年,依托产业学校校企双主体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1148人。联合中联重科、联诚集团等企业,探索精准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346人。2022年学校与横跨三省、17万职工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共建1.8万平方米的大型产教融合基地,满足以轨道交通车务、客运、机务、车辆、电务、供电、工务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目标,持续释放人才培养新动能,年培训量达50000人日,极大助力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学校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中国中车集团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分析了智能制造、智慧运维背景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改造的岗位特征,以现有的104个职业(工种)为蓝本,合并构建了电气设备装调等复合岗位,新设综合运维、自动驾驶等新兴岗位,系统构建了面向未来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框架。牵头和参与制定了36个核心工种、12个新兴复合型岗位的岗位标准,以及“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等18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备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职业标准体系。并为600多名企业员工和3000多名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取证,将企业标准直接引入院校人才培养,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带动全国相关专业的建设。

发挥优势彰显责任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有力推手;是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学校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坚决扛起责任担当,通过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免费精准送培等举措,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学校充分发挥广铁集团产教融合基地、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分层分类开设电器产品检验、供电接触网、动车机械师等员工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共计16.8万人日,为本地企业发展和职工技能提升贡献力量;为了解决国家战略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产业需求,2010年开始,学校已经12年不间断的派出10000余名学生志愿者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提供了春运、暑运200余万工时服务。

携手并进引领成长。学校作为(2023-2025)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先进制造技术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充分发挥双高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承接国培项目49项,培训国内中高职教师3100余人次。2019年以来,聚焦社区教育和职教欠发达边远地区,主动为湖南省内叙浦县职业中专、东安县职业中专、茶陵县职业中专等中职学校开展教师素质提升能力“送培到校、精准培训”,覆盖湖南18个欠发达县(市、区),26所边远县、市(区)职业学校,免费帮扶培训欠发达地区教师1260人次,是全省唯一成规模免费为中职学校送教上门的学校。

免费送培中职学校教学能力提升活动

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协作共建,作为湖南省高职唯一的首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对口协作了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对口协作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潇湘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湖南职业教育协同、均衡、高质量发展,帮助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职教服务进社区。免费开放学校办学资源,共建田心老年大学、田心社区学院、文萃社区学院,成为社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中小学生职业启蒙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二级学院定期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开展党建帮扶、家电维修等活动,年服务社区人员达7000人次,为社区居民了解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尊重职业教育开辟了窗口,也为学生展示职业技能素养提供了平台,为宣传职教成果和职教文化打下良好基础;随着田心老年大学落户学校,开展钢琴班、书法班、声乐班、瑜伽班、舞蹈班等各类培训班,更好地服务退休教职工、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建成1个34人的职教讲师团,为株洲职教园区企业诊治疑难杂症。共享型国内一流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校内实训基地,面向区域内学校、社区和行业企业开放共享,承担区域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

融合共治激发活力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面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党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提升高校治理管理效能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形成了一套立得住、行得通的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制度,落实院系办学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机制,精准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健全学校现代治理体系架构。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形成了一套立得住、行得通的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制度,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健全学校现代治理体系架构,以章程为统领,全面梳理学校在党建、教学、科研、干部人事、学生事务、后勤保障服务等各方面的制度规定,形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四个制度体系层次,荣获“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单位”。

完善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促进各种权力和权益的协调互动。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五个层面的标准体系,建成“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诊改体系;通过建立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第三方评价的质量审核评价机制。制定《内控手册》,实现了流程设计与制度体系相配套、相支撑,借助信息化智慧平台,定期开展内控审计,防止制度本身可操作性缺失、执行力不强而导致的“有制度无执行”现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将绩效管理重心向事前和事中聚焦,构建了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连续3年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师生满意率达到90,荣获“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平安示范校”。

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

聚焦关键领域改革。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将财权、人权、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更多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鼓励二级学院特色发展,对二级学院实行“个性化”考核,最大限度释放自主创新的活力,落实了学校运行的主体性和办学实体地位;以岗位聘任为突破口,加速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全员聘任制,健全完善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建立激励教职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数字赋能智慧校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