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资讯杂谈 > 正文

转型“赶考”的株洲“答卷”

发布日期:2016/4/5 1:24:52 浏览:1235

经过整治后的湘江风光带,景色怡人,令人流连忘返。(本版图片均由株洲市政府办公室提供)

省委政研室调研组

株洲,这个被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作为老工业基地,曾经连续几十年身披耀眼的荣光,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180多个“第一”。进入发展新常态后,株洲同其他老工业城市一样,既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又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昔日的“火车头”能否成为今天转型发展的“动车组”?眼前的“清水塘”能否再现往日的碧水蓝天?今天的株洲人能否找回曾经拥有的自豪感?面对一道道严肃的转型考题,2013年以来,站在发展十字路口的株洲,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打响了转型发展的攻坚战和稳增长的保卫战。三年过去,株洲成功实现了谋转型与稳增长“两不误”,交出了转型“赶考”的满意“答卷”。

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年初,国务院公布了2015年第二次大督查情况,株洲市稳增长工作受到通报表扬,成为全国20个稳增长受表扬的市州之一。

督查盯住“稳增长”,考量却是全方位。这张成绩单,饱含着国务院对株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充分肯定;饱含着对株洲推进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高度褒奖;饱含着对株洲化危为机、在困境中推进转型升级的极大鼓励。

这是新常态下迎难而上的成绩单:逆势实现了稳增长。进入新常态后,即使诸多沿海发达城市,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对于尚处于转型升级之中的老工业城市株洲而言,稳增长的任务和压力是可以想见的。随着“稳增长43条”、“房地产15条”等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株洲呈现出了逆势稳增的发展态势。2015年,株洲实现GDP2335.1亿元,总量为2012年的1.3倍,近三年年均增幅为10.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0.4亿元,总量为2012年的1.4倍,三年年均增幅为10.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5523亿元,三年年均增长23.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至33977元和15637元,总量分别为2012年的1.3倍、1.1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0.4个百分点。

这是老工业城市华丽蝶变的成绩单:减法做出了加速度。近年来,株洲主动放弃了传统支柱产业中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化工、有色冶炼、建材等“三高”产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关停企业200多家,特别是曾经支撑株洲发展的株化等骨干企业陆续关闭停产,影响产值200多亿元。既做落后产能“减法”,更做新增长点“加法”。株洲加快支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航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服饰、陶瓷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五城四基地”全面推进,株洲·中国动力谷迅速崛起,2015年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5、7.3、4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4.5。“伤筋动骨”换来了株洲的“脱胎换骨”,株洲在“减”与“增”之中,实现了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化。

这是环保新政全面实施的成绩单:转型还原了“清水塘”。因重化工产业影响,株洲曾连续两年戴上“黑帽子”,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曾经是一湾清水的清水塘,曾几何时变成了湘江流域最为严重的污染区域之一!为了还株洲人民一个原样的“清水塘”,近年来特别是史上最严环保新政实施以来,株洲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取得重要进展,“三个基本行动”成效显著。全市关停企业473家,淘汰落后生产线195条,拆除烟囱452根,关停养殖企业529家。如今的株洲城区绿化率达42,森林覆盖率达61.9,全省卫生检查排名第一,获评湖南省“最干净”城市,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281天,株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一套攻坚克难的解题法

命题、审题、破题,保持战略定力,才能精准发力。近年来,株洲坚持以“动车组”理念推进发展转型和经济增长,建立了释放政策红利、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改革成效、持续对外开放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多轮驱动牵引株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产城互动。近年来,株洲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工业园区,拓展城市新区,实现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带动整个株洲经济良性循环。擦亮“老字号”,让传统产业活起来。大力改造提升有色、化工、建材、陶瓷、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旗滨玻璃完成绿色搬迁、升级换代,5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50亿元。服饰产业,充分发挥了芦淞市场群的商贸流通优势,规划了25.5平方公里的服饰新城,聚力打造以“两中心、三园区”为核心的服饰产业布局,实现了从单一服饰专业市场向产业集群的基本转型,2015年销售额超过400亿元,预计2017年服饰产业总产出将突破1000亿元。陶瓷产业逆势上扬,引进最新科研成果,推进高新技术陶瓷产业化,2015年实现利润27.04亿元,同比增长22.3,近700家陶瓷企业的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升级“火车头”,让优势产业强起来。从2013年开始,株洲提出了要依托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打造一个动力产业集聚、创新能力超强、引领国际动力产业发展的“中国动力谷”。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已占到了全国40市场份额,年总产值达1000亿元。航空制造产业,规划布局了57.6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城,投入资金70亿元,基本形成“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 通用飞机整机制造 通用航空运营 配套、衍生产业”航空全产业制造体系,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在汽车制造产业方面,投资60亿元的北汽二工厂正在加快建设,以北汽、时代电动为骨干,聚集了160多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培育“生力军”,让新兴产业“兴”起来。引进了大汉惠普软件(湖南)信息产业园、微软湖南创新中心、湖南移动数据中心、中国电子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机等一批重大信息产业项目。推动“株洲制造”向“株洲智造”转变,“中国制造2025”首批94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湖南4个入围项目,全部来自株洲。突出智慧株洲建设,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 ”融合。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进入全国产业带前五位。株洲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115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排名,由去年的40位跃升至28位。凸显“磁效应”,让城市人气聚起来。株洲坚持产城互动,致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力推动城市资源整合。在空间布局上,树立起“全域株洲”理念,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一廊”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北联、东拓、南进”为导向,做强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云龙新城、东部新城、南部新区,构建“一体三极”城市空间形态,以城市新区的标准打造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实现产业与城镇的匹配和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上,重点推进了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城镇配套“五张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品位上,有效开展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等“四化”工程,全力推进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等“四大精品工程”建设,率先成为国内公交电动化城市,并且使用的都是株洲本地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如今的株洲,市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12平方公里扩大到1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发展到105.5万。全市城镇建成面积由“十一五”末的255平方公里扩大到33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5.5提高到62。

2.突出投资拉动。一是着力破解项目难题。株洲连续三年实施“项目攻坚战”,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区域、政策机遇,策划包装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2015年,大力实施了“422”工程(40个重大项目、200个重点项目,完成2000亿元以上投资),轨道交通城、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城铁株洲站城市综合体、新马汽车博览园等一批百亿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二是着力破解用地难题。近两年来,株洲市连续开展征地拆迁“百日行动”、“征拆征收攻坚行动”、“清零行动”,2015年完成集体土地征拆4.28万亩,同比增长33;完成国有土地房屋征收62.07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完成5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两倍。大力推进拆迁货币化安置,有效刺激住房消费,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658.6万平方米,增长22.6,增速排全省第一。三是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统筹归集节余零散资金11.3亿元,与银行合作设立4支总规模85亿元的专项基金,撬动社会投资650亿元。积极抢抓全国首批PPP融资模式试点城市机遇,大力推进公私合营,确定了第一批总投资达178亿元的9个项目,实现公益项目建设和企业投资收益的“双赢”。通过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形成债券、基金、融资租赁、PPP等“多条腿”走路,2015年新增直接融资216.26亿元。

3.突出创新驱动。将创新、创业、创造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使之成为促转型稳增长的生力军。一是突出创新主体。全市80的研发投入、平台、技术人才、技术成果在企业,中车株机、中航工业南方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成为推动株洲创新发展的龙头。同时,充分利用湖南工业大学、株洲职教城人才优势,为企业与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100亿元的职教城正在加快建设,打造了产、学、城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搭建创新载体。启动实施园区“146”工程,重点建设10个创新创业园区,建成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600家企业入园。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建成开园,预计5年内可吸引300家高水平研发机构、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名各类科技人才集聚。为谭铁牛等9位院士设立了院士工作点,中科院智能视频识别分析技术等15个项目落户。三是拓展创新群体。积极探索众创、众包、众筹等创新创业新模式,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布局了10个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吧等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了创业园区、创业街路(市场)、创业扶持网点160个,建成湖南(株洲)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成功获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4.突出改革推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株洲倾听改革“声音”,201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率团来株观摩改革“样板”,都对株洲建设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大力开展“改革深化年”活动,通过“放”、“管”结合,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多轮清理,在全省率先推出“三清单一目录”,行政许可项目由302项精简至122项,精简幅度60。实施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间由过去的20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70个以内。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经验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介绍。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593户,增长29。

5.突出开放带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战略,着力构筑对外通道,充分发挥京广高铁、沪昆高速等9条交通干线在株洲交会的优势,将交通优势集聚为开放优势、将开放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注重搭建开放平台。成功获批国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铁路综合口岸,积极对接广铁集团,推进铁路物流中心、火车站城市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 鄂尔多斯高新区:重点产业“落子”有方05-20

    来源时间为:2024-03-18▲中国经济导报20240316第04版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蹚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绿色……

  • 全国首批,延川上榜!05-17

    来源时间为:2023-03-02全国首批,延川上榜!2023-03-0209:42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喜讯!喜讯!喜讯!延川布堆画入选全国第一批“一……

  • 提额度有倾斜公积金新政成各地楼市标配05-17

    来源时间为:2023-03-27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建立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