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百姓生活 > 正文

今日头条新闻清水塘正名记:看"湖南的东北"株洲如何振兴的最新,热门新闻汽车中国新闻频道

发布日期:2016/7/23 12:52:27 浏览:1269

株冶目前在职员工近5000人,还有离退休及家属近2.5万人,整个搬迁成本,包括人员安置、装备建设等,将超过100亿元。

截至2015年9月底,清水塘地区还有企业144家,涉及在岗职工2万多人,周边农民2万多人,加上职工家属,一共有10万人,初步估算,一揽子资金需要300多亿元。

数字背后,还有落后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以及央企、省企众多,牵涉多方利益,“一团历史麻纱账,很难捋清。”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环境怎么治……这样的问题,清水塘搬迁改造绕不开,躲不过,也拖不起——这是一副重担,更是一块硬骨头。

“清水塘工业区是一个集我国老工业基地复杂难题于一体的地方。”国家发改委一位司长到清水塘调研之后,如是感慨。

“湖南的东北”如何振兴?

“既是国家使命,又是地方发展主动需求,无论多难,都要杀出一条路来。”采访期间,不少株洲干部吐露出这样的心声。

在清水塘搬迁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一一向记者释疑。

钱的筹集分为3个渠道,一是国家财政对环境治理、工业区搬迁的相关支持,二是用活金融政策,例如政策性银行贷款、世行贷款等,三是立足于经营清水塘地区,“用时间换空间”。

旗滨玻璃搬迁,走的正是“经营”路线。引入株洲市湘江集团,收储旗滨玻璃原址近500亩土地,以此为抵押,从银行融资10多亿元,一解搬迁补偿款难题。

人的安置,一部分跟随原有产业走,一部分提前退休,还有一部分人须跟着清水塘后续产业走,即“政策安置一批、转移就业一批、转型就业一批、移交管理一批”。

“关键是清水塘地区的产业怎么转。我们建成一座新城之后,主要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业,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罗伟说。

至于环境治理,搬迁改造指挥部正在巧借外力,加紧推动同多家知名环境企业的合作。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总经理陈红云介绍,清水塘先期上马了一批节能减排、重金属废渣综合处理等工程,“三废”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老赵过上了“双城记”的生活,工作日在醴陵上班,住在公司提供的公寓,一到周末返回株洲市区的家中。他惊喜地看到,搬迁之后的旗滨玻璃,“越来越像一个现代化公司了”。

厂区面积扩大了3倍,生产线从原来的3条增至目前的5条,原来3根大烟囱变成了一根不冒烟的大烟囱,原来烧煤现在烧天然气,产品由原来的普通玻璃变为节能优质玻璃……

行走在旗滨玻璃花园式的新基地,公司总经办经理汤利平不无自豪地向记者一一列举公司搬迁以来的喜人变化。

两年过去,旗滨玻璃被奉为“绿色搬迁”的典范,清水塘其他企业能否跟进?

动能转换的新篇

清水塘地区搬迁改造计划,放在10年前,不敢想象。

罗伟以株冶举例:“那时它是株洲市产值最大的企业,也是全市第一个过百亿的企业,没人敢提搬迁或者关停。”

随着株洲市的GDP蛋糕越做越大,株洲人逐渐有了底气。相比2007年,2015年清水塘工业总产值减少了100亿元,占全市比重则从2007年的超过30下降到近5。

出人意料的是,“十二五”时期,株洲的GDP增速并没有出现踉跄式的下滑,11.2的年均增速,从全省来看也很抢眼。即便在清水塘搬迁关键阶段的2015年,株洲市GDP依然保持了9.5的增速。

“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之下,这份成绩得来殊为不易。这表明,在清水塘工业区关停搬迁的同时,一定有其他产业从清水塘手中接过了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接力棒。

毛腾飞透露了秘诀:几年前株洲就开始谋篇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占据了主动,赢得了先机。

两年前,株洲市发布产业振兴纲要,提出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抓传统产业“老中生新”,抓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构建新旧产业相融并进的新格局。

清水塘往北,即是田心,这里占据全球20的轨道交通产业产值。最近几年,更是风生水起——

长沙高铁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列车闪电般贴地飞行——这条我国首条、也是世界上规划线路最长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营线,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智造”。

8英寸IGBT芯片,是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心脏”和“大脑”。2014年6月,国内首条生产线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投产,打破国际垄断,首期年产12万片,产值可达25亿元。

增长不靠拼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资金投入等传统方式拉动,靠创新!2015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千亿,远不是最终目标。田心再往北,9.3平方公里土地上,正掀起一股建设热潮。“田心原来8平方公里饱和度非常高,相关配套设施已经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我们计划5年时间再造一个轨道交通新城。”负责该项目的株洲国投集团副总经理钟海飚语气高亢。

制造惊喜的不只是轨道交通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亦迈出铿锵步伐。

充电10分钟就可行驶25至30公里,每公里耗电量仅为0.5千瓦时——位于株洲高新区的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电传动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将混合电动公交车卖到了近20个省份,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公司董事长申宇翔做了个概算,仅时代电动一家企业,带动周边相关产值就达100亿元。

面对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勃兴,眼下株洲市正在做整合提升的大文章——倾力打造“中国动力谷”,即整合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构筑起一个产业发展的新平台。

优势产业强起来的同时,新兴产业也要“兴”起来。微软湖南创新中心、湖南移动数据中心、中国电子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机等一批重大信息产业项目,在株洲一波接一波的产业振兴浪潮中落地生根。

“清水塘地区工业总产值由高峰时的400多亿元降到现在不足200亿元,但株洲经济仍然能保持高于全省、全国的增速,这表明我们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说。

那么,清水塘将有怎样的未来?

在阳卫国看来,清水塘是株洲市现代工业的起点,也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点,更是株洲市工业过去和未来的连接点。他说,搬迁改造后的清水塘,不仅要成为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更要成为整个长株潭城市群的新亮点。

“青山绿水、工业遗产、全面创新、开放平台。”石峰山上,陈红云就着规划方案,向记者解说:再过10年,这里将重现青山绿水,崛起一座生态新城。

届时将有一座工业遗产博物馆,向来往人们静静诉说清水塘的前世今生——从“清”到“不清”,再从“不清”到“清”。

更多网站功能:

如系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