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资讯杂谈 > 正文

献智献策共促株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9/13 2:26:59 浏览:596

来源时间为:2021-09-06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到您的

朋友圈

献智献策共促株洲高质量发展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廖智勇)“献言党代会,共建新株洲”献智献策活动开展以来,市民参与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市献智献策办已收到各类意见建议1600余条,其中不乏关于推进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涉及湘赣边区域合作、打造产业高地、科技创新发展等内容。现将部分优秀建言刊登,以飨读者。

对我市如何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建设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的对策及思考

刘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

一、开放合作试验区规划及建设历程简述

自2013年12月,株洲因搬迁旗滨玻璃公司的需要,醴陵市人民政府启动醴陵市经开区东富工业园的建设,湘赣两省正式启动了开放合作试验区的规划建设议题。

经过多年的交流和合作研讨,湘赣两省共同优选确定:以醴陵市东富镇至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的沪昆发展廊道和浏阳市大瑶镇至江西上栗县金山镇的厦成发展廊道为突破口,整体引领湘赣边境县、市、区实现经济文化互利共赢的规划思路。因此,建议本届市委政府:应该站稳战略高度,在加强长株潭一体化的同时,强化株醴萍都市区合作建设,并以加强株醴萍都市区经济合作为重要抓手和推手,重点发展和重点谋划株醴萍开放合作试验区的建设,并将之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来予以建设打造。

二、株醴萍间沪昆廊道与长浏萍间厦成廊道的比较优势分析

由醴陵湘东(株醴萍间沪昆廊道)、浏阳上栗(长浏萍间厦成廊道)湘赣两省间这两个边界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比较分析可知:两个廊道同属渌水流域,同属赣文化方言区,同属湘赣咽喉平台区。但沪昆廊道方向,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文化方言更相近,经济发展方向更具同质性,历史地理边界差异更加模糊,自然地理条件更加优越,土地更为平坦,地质条件更为稳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环境更优美,水资源更丰富。因此,株醴萍间沪昆发展廊道更具优势,更具前景,更能符合经济地理理论的支持。而且,点缀其间的醴陵市东富工业园和湘东区老关工业园、下埠工业园皆已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是株、萍两市共同将这些优势全面发挥,强化引导,共同规划建设的最佳历史机遇期,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益。市委市政府不仅有责任有义务,而且要有谋略有胆识地将“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和株醴萍都市区建设”作为今后若干年两个重要发展战略予以肯定和明确,以全面加强株醴萍城市合作,努力争取国家、湖南省的整体战略支持,大力推动株醴萍间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的都市化、工业化、园区化、生态环境友好型建设,并将其作为株萍两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来重点谋划和整体布局。

三、株萍两市近期应推动的合作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析

1。铁路。①渝长厦高铁;②咸韶高铁;③株醴萍城际;④沪昆铁路老关-新关货运站和株醴姚家坝货运站。

2。。①醴娄高速;②醴陵金鱼石-上栗高速(醴娄高速延伸接昌栗高速项目);③上栗-醴陵-云龙-韶山高速(昌栗高速接长沙南环线高速项目);④醴陵泗汾-武功山-明月山高速(接萍乡市、宣春市高速外环项目);⑤吉邵高速;⑥湘赣边高速(含浏阳大瑶-平江石牛寨高速、炎陵睦村-茶陵界化垅-湘东区老关高速);⑦京港澳高速东移线;⑧株洲湘潭高速外环线南环线;⑨江背-浏阳高速。

3。省市干线公路。①东城大道株洲市区段;②东城大道2期(醴陵东站-屏山段);③106国道东移线(王仙东-泗汾南);④320国道醴陵城区-老关段立交化渠化改扩建;⑤云龙-塘坊省道;⑥湘赣边省道(塘坊-老关-酒埠江);⑦新建渌口淦田-大障-排上-麻山省道项目;⑧拓改渌口-老关省道项目;⑨其他开放区内拟建省、市、县道拓改新建项目。

4。航空。①醴陵南通用机场;②武功山通用机场。

5。水运。①渌水渌口-醴陵姜湾500吨级航道改造;②湘赣运河。

6。水资源利用。①酒埠江灌区东干渠管道化输水项目;②小洞塘湘赣边自来水厂项目;③清水江饮用水输水补给小洞塘水库项目;④酒埠江、清水江(铁河支流)饮用水源保护项目;⑤洮水水库远期补给酒埠江水库项目。

7。能源。①网岭火电厂扩能;②淦田火电厂建设;③明月山、凤凰山风电厂扩能;④开放合作试验区内非工业用电光伏化建设项目;⑤工业天燃气一体化。

8。环境保护。①铁河流域基本农田保护项目;②渌江干流、萍水、澄潭江污水整治项目。

9。文化旅游。①明月山-武功山-酒埠江-衡山山水游一体化;②韶山-井冈山红色游一体化;③浏萍醴传统产业工业游一体化。

四、沪昆廊道株醴萍都市区建设重点推进步骤建议

株洲市率先成立“株洲市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具体负责株、萍两市合作试验区的整体规划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对接、推进、指导工作。

株洲市率先成立市级“株醴萍都市区发展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湘赣新城”、“株醴新城”、“李畋新城”三个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的建设协调、详细规划制定、投资、建设监督等工作。争取于2022年启动以醴陵市东富镇现醴娄高速以南、孙家湾镇现106国道以东,泗汾镇、沈潭镇铁河以北区域范围内和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下埠镇、老关镇、荷尧镇区域范围内萍水以南、麻山水以西、排上镇仙居山以北区域范围为整体的“湘赣新城”建设详细规划。并力争将醴陵市李畋镇、白兔潭镇纳入长沙市浏萍间厦成廊道的“李畋新城”建设详细规划。力争2025年启动株醴间以株醴高速、东城大道、沪昆铁路和京港澳高速东移线、长株攸快速线为轴心的“株醴新城”建设的详细规划。

在株洲城建历史上,曾经有过苏联专家规划的“四个株洲”的说法。那么,随之而来的云龙区、渌口区的建设,就可以先后称为“第5个”“第6个”株洲了。醴陵市作为株洲市整体规划的两个核心城区之一,更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区域和株醴萍都市区建设的中心联结点,其经济地理地位十分重要,甚至远优于浏阳市区位。但由于历史原因,也由于醴陵市老城区面临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城乡发展受制约的困境,醴陵市势必要拓展发展空间以布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面对浏阳市的经济空间挤压和长株潭的经济虹吸效应,为推动醴陵现代工农业产业振兴工作,势必要把拓展株醴萍都市区建设摆上醴陵市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由此,我们可以肯定,而且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看到:随着“湘赣新城”、“李畋新城”、“株醴新城”建设高潮的到来,未来的醴陵,也势必能自然成就“四个醴陵”的建设过程。四个醴陵的建设过程,也自然成为株醴萍都市区建设的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必将是株醴萍都市区融入长株潭都市圈的必然组成部分。

五、“四个醴陵”产业式新城的产业结构布局分析

1。醴陵市老城区维持现状,按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规模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建设范围不超过沪昆高速、武、醴娄高速所形成的高速环线为宜。城市规划方向主要是山水宜居城市和商业、文化、旅游、博览等产业中心。继续将其作为株醴萍都市区的三大核心城区之一和株洲两大核心城区之一进行打造,让株洲市上演“双城记”,让沪昆廊道一百公里线路上上演精彩“三城记”。

2。湘赣新城位于醴陵市、湘东区交界处,规划范围12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主要包括醴陵市东富镇、沈潭镇、孙家湾镇和湘东区老关镇、下埠镇、排上镇范围。其产业结构主要以硅酸盐工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现代化生态农业。远期形成陶瓷、水泥、玻璃、防水材料为主要产品的千亿级硅酸盐工业产业集群。该新城釆用工业产业集中统一规划模式建设,实现湘赣间基础设施、公交、能源、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共保护原则,并实现农村产业振兴与工业园区建设互补互兴目标。

3。李畋新城位于醴陵市、浏阳市、上栗县交界处,规划范围15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主要包括浏阳市大瑶镇、金刚镇和醴陵市李畋镇、白兔潭镇以及上栗县、金山镇、杨歧乡范围。其产业结构主要以鞭炮烟花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造纸、化工、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远期形成千亿级鞭炮烟花产业集聚区。该新城让浏萍醴三市共享“李畋文化”,共尊花炮始祖,并实施粗放式规划建设思路,让厂区和农业产业带相分离,科学保护基本农田,在上栗、大瑶、白兔潭三地分别建立居住、商业、交通中心。

4。株醴新城位于醴陵市、渌口区、芦淞区交界处,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主要包括醴陵市左权镇和渌口区仙井乡、芦淞区姚家坝乡的部分区域。其产业结构布局是以服装、电子、机械制造、食品、饲料加工等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化观光农业和养殖业。未来形成千亿级轻工产业和农业生态产业链产业集聚区。该新城采用产业园区分区规划分区建设总体思路,每园区间有农业性生态隔离带区。未来该新城单可独设立左权区。

关于加快推动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肖勇民(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如何继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如何稳固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更好地为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为轨道交通行业的进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是值得全体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全体从业人员、全市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特提出建议如下:

1。全力为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应用提供场景。随着《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将加速推进,地区间的各种要素流动将更为紧密、人口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这对人流及物流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际动车、中低速磁浮、低地板、SRT超级电容车等能满足市内城际交通;高铁、机场、长途客运站中转;市内公共交通等大中小运量需求的新型装备在本土市场大有可为。这些既是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应用的良好空间,也是主机企业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协同产业集群企业拓展市场、做强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好机会。因此,建议要全力提供和创造产品应用的条件和舞台,大力推进本土产品本地化运用。既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快捷出行和经济发展的大运量需求,也是对外展现我市优秀的创新环境、展示我市轨道交通集群创新能力。起到很好资源聚合和创新示范效应,有利于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主要集中在石峰区田心地区,田心地区是典型的老式工业小镇,多年以来始终存在着人流密集、物流不畅、医疗教育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吸引人才,特别是留住人才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建议市委、市政府打造田心轨道交通产业特色小镇的各个项目要加快推进,要加强在物流交通、文化氛围、医疗教育等软环境方面的硬件建设,快速建立起产业实力和产业形象相匹配的外部社区环境,彻底改变“厂内国际化、厂外乡镇化”的社区落后面貌。提供舒适、舒心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持和提升整体产业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3。加强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独特优势。长沙、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都是我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地产业互补的同时又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要注重协同发展。在市场竞争有交集的地方,要从我省整体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协同推进。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