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企业单位 > 正文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2)

发布日期:2016/9/17 0:39:32 浏览:1130

四、重点任务

(一)着力化解过剩,优化供给存量

以市场为导向,妥善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采取严格准入、市场出清、兼并重组等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有效去除过剩和落后产能,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到2017年,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关于煤炭、烟花爆竹等过剩产能行业企业关停并转任务;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基本建立,土地库存每年缩减15,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1.优化产能结构。①在“减”中“去”。严格落实煤炭、冶炼、化工、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减量重组去产能;严格落实国家、省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和备案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确需建设的项目,一律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布局,防止出现新的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②在“去”中“转”。围绕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绿色搬迁改造,在加快推进5家中央省属企业和37家冶炼化工企业关停搬迁的同时,着力推动清华创新园、工业遗址公园和总部经济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打造高端产业新业态。③在“转”中“升”。建立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环保、能耗、安全等政策体系,提升产品、建筑物技术标准,适当强化奖补支持措施,突出运用市场、政策和经济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①市发改委,②清水塘搬迁指挥部,③市经信委)

2.妥善处置“僵尸”企业。①坚持以改革、市场、法治办法为主,全面摸底清查和评估认定“僵尸”企业,有针对性采取处置措施,引导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过剩产能,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②建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强化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托底,做好职工安置和资产处置等工作,确保社会稳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牵头单位:市国资委)

3.建立购租并举商品房制度。①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集中力量实施成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落实城区棚改100货币化安置,逐步提高县域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②调整公租房政策。将公租房范围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对符合条件的住户实施货币化租金补助。③培育商品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企业将现有待售房屋转为长期租赁经营资产,或以先租后售、共有产权等模式运营商品房;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和投资者收购或长期租赁库存商品房,开展房屋租赁业务;鼓励各县市区购买或租赁商品房用作学校教师、医护人员中住房暂时困难群体的周转宿舍。(牵头单位:市房产局)

4.引导释放住房需求。①释放新市民住房需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外来常住人口市民化进程,到2020年努力实现6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②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实已出台的农民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优惠利率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和产权收益分配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安家。③激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定住房消费,引导构建住房梯次消费结构,加大居民自住或改善性住房需求信贷支持和契税优惠落实力度,加强对刚需及二次改善型购房需求的政策支持。(牵头单位:①市公安局、人民银行株洲中心支行,②③市房产局)

5.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①引导库存商品房供应结构调整。鼓励房地产企业将库存工业、商业地产改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商务居住复合式地产、电商用房、都市型工业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②加快推进土地市场去库存。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实行商品房用地供应计划与存量消化时间相挂钩制度,鼓励房地产商稳步化解存量土地库存,建立房地产库存和房地产开发用地审批联动机制,统筹平衡商品房供需,稳定商品房和供地市场。(牵头单位:①市房产局,②市国土资源局)

(二)着力降低成本,提高供给效益

围绕“减负”、“解难”和“放活”,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企业帮扶年”活动,着力降低生产成本,着力改善政府服务,以政府自身变革,提升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形成营商环境明显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竞相释放、创新创业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

6.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①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落实国家“营改增”和扶持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进一步清理、简化、整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清单向社会公布,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收费标准按下限执行。②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贯彻落实国家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等政策,降低企业支出和劳动力流动成本;合理确定地价水平,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鼓励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出让方式,盘活存量土地;落实国家水、电、气领域改革政策,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动大用户直供电试点。③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加快中车物流等一批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体系;优化物流布局,开展农村物流配送试点,发展多式联运,形成“铁、水、公、空”综合物流体系;规范物流行业收费和处罚行为,力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2个百分点。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畅通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融通机制,加快发展本土特色中小金融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挂牌,利用企业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基金、PPP和地方债等各类工具融资。(牵头单位:①市财政局,②③市发改委,④市政府经济金融办)

7.实施宽松市场准入制度。①清理现有涉及市场准入的审批事项,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事项,一律取消;依法依规取消或简化前置审批事项,清理规范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凡法律未禁止与限制的领域,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②对各类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行为,涉及市场准入的领域和环节,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由企业投资的项目,按规定实行备案制,备案后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由各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同步并联办理。③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探索“多证合一”;实行简易注销程序,便于企业退出市场。(牵头单位:①市编办,②市发改委,③市工商局)

8.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①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消除局外审批、体外循环现象。②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做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打造环节最少、路径最短、要件最精、自由裁量权最小的行政审批流程。③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逐步建立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政务服务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化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

9.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①打造诚信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强化行政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对已出台政策加大落实力度,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②惩戒失信企业。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息采集、监管体系,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将企业恶意失信信息向社会公示;定期公布失信企业名单,并健全失信惩戒机制。③推进信息应用。在行政审批、项目申报、政府采购、评先评优等行政事务中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记录,探索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牵头单位:①③市发改委,②人民银行株洲中心支行)

(三)着力管控杠杆,防范供给风险

强化金融监管和监测预警,打破刚性兑付,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确保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0.控制政府债务风险。①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分析调度政府债务,对政府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和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加强政府债务统计分析和监管。②严格举债程序。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政府投融资项目决策会审机制。③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总量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优化政府债务结构,运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债务;政府投资公司融资成本原则上不高于同期银行基准利率10。(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11.加强金融风险防控。①建立金融风险监测和信息通报机制;鼓励企业用长期债券置换短期融资,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实力,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处置。②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拓宽抵质押范围,降低企业融资杠杆率。③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立新型政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控股融资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政府经济金融办)

12.严厉打击非法集资。①完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建立监测预警、举报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提升“打非”工作常态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②开展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专项清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金融欺诈、内幕交易、地下钱庄、逃套骗汇等行为,避免非法集资与各类金融产品相互联系、相互交织。③加大“打非”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群众认识、远离非法集资活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牵头单位:市政府经济金融办)

(四)着力补强短板,促进供给平衡

坚持补齐短板与拉长长板两手抓,针对县域经济实力不强、非公经济比重不大、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快等短板,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等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县域崛起、扶贫攻坚和开放带动工程,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着力扩大有效供给,努力构建高层次供需平衡体系。到2020年,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县域经济比重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65、4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显著增强。

13.增强县域发展实力。①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建立不同区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突出竞争优势、错位发展,推动每个县(市)打造2-3个特色产业、特色品牌;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优势企业、特色企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成长型、初创型、嫁接型企业。②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一区两片”的发展格局,打造株醴都市圈,做强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推进攸茶片区、炎陵片区建设;以岳汝高速、106国道为纽带,建设醴-攸-茶-炎县域经济走廊,提高县城首位度,打造一批中心镇和特色镇,努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③加强湘赣边界经贸合作交流。大力推进醴陵-湘东共建区建设,启动攸县-茶陵-莲花-炎陵-井冈山次区域合作圈建设,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与新(余)宜(春)萍(乡)城镇群互动发展。(牵头单位:①市农委,②市住建局,③市商务和粮食局)

14.打好扶贫攻坚战。①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牢牢把握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退出量化标准,加快实施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水、电、路、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扎实推进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②落实“五个一批&rdqu

[1] [2]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