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株洲 > 企业单位 > 正文

株洲市石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6/5/22 9:56:20 浏览:1919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它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为Physical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20世纪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上世纪80年代初,王之泰教授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我国的学者、研究人员对物流的发展历史、内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国内理论界高度重视,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阶段和情况也不同。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中国。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从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黄金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发展意义(一)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概念

传统物流是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是物料或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根据需要,将装卸、搬运、运输、配送、储存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现代物流逐渐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不仅仅单纯地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桥梁”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二)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现代物流是对流动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与传统物流有著很大的区别。

1.领域不同。传统物流以销售产品为对象,重点是将产品有效地送达最终用户。现代物流则将采购、生产、销售予以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既有分销物流、内部物流还有采购物流和退货、废弃物物流。

2.目的不同。传统物流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降低流通成本。 现代物流则追求包含采购、生产、销售在内的“物的流动”的整体最佳状态,以满顾客需要为出发点,在做好内部物流的基础上,全程管理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各个渠道整体物流,以提高效率和效益。

3.功能不同 传统物流是克服从生产到消费的时空阻隔的一种物理性经济活动,包括运输、保管、流通加工等功能,其功能的本质指向是“送达”,即向顾客提供商品。现代物流则具有促进销售、支持销售的“创造需要”功能和沟通供给需求的“供需衡”功能,以及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功能。

(三)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根据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情况,可将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1.物流反应快速化。现代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物流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物流服务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服务功能的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预测、采购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选择、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4.物流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服务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更有利于整体管理和总体效率的提高。

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物流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进行服务,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言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7.物流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

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9.物流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四)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现代物流对社会经济整体角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